从8月开始,每到周五下午集团公司就在办公楼七楼播放傅佩荣教授解读孔子系列讲座。在这纷扰的俗世,喧嚣的都市,能够有时间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聆听傅教授的讲课,感受千年前孔夫子的为人之道、交友之道、治学之道,于笔者而言这样的机会很难得,于是从8月开始,笔者就每周五与国学开始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约会。
傅教授学识渊博,对国学和哲学都有很深的造诣,解读孔子时,论语中反映出来的孔子观点,《大学》、《中庸》里是如何论述的,而西方的哲学家们又是如何阐述的,各种学说,他信手拈来,不一样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更难得的是他的讲课浅显易懂,不会摆出一副卫道士的样子,誓死捍卫国学,而是用大家能接受的通俗大白话,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小细节,细述论语中种种观点,如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让人被经典的魅力所折服。听他的讲课,重新认识孔子,千年的时空不再遥远,孔夫子不再是故纸堆中扁平的纸上形象,而是幽默风趣,谦虚好学,勇气可嘉,“知不可为而为之”,乱世之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坦荡荡”君子,而笔者则每次在听课时对学习、对朋友都有所感悟,不断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涤荡自己疲惫的心,充满自信的迎接下一周新的挑战。
孔子曾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孙长》)有十家人的地方,必定有忠信如我的人,但却不像我这么好学。孔子十五岁立志求学,他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实践和坚持。他心胸广大,向所有有一技之长的人学习,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他一生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开创了儒家学派,他的思想影响世人至今。如此一位先贤圣人,一学习起来却会忘了饥饿,忘了忧愁,不记得老至将至也,实在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更应该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岗位所需技能,学习如何与人更好沟通的技巧,学习与团队协作更好实现目标,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办公室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生活中学习如何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如何孝顺父母,教育孩子,学会合理安排家庭和工作,多点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陪陪家人,家人是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也有人认为朋友才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家人是命中注定的关系,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跟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傅教授他佩服孔子的是“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论语•乡党》,意思是朋友送孔子礼物,虽然是车马,但只要不是祭祀祖先的肉,孔子是不会作揖拜谢的。车马虽贵重,但不及祭祀祖先的肉,肉可能只有几块钱,但因为朋友送祭拜过祖先的肉,代表把孔子当成家族的朋友,礼轻情意重,那孔子就要拜谢了。这代表着孔子交友的标准,结交朋友注重内心,并非物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扑面而来,欲壑难填,容易迷失自己,真正的朋友如同一股清风,吹散面前的迷雾,适时给予忠告,在人生路上携手同行一段日子。能否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做一辈子的朋友,我认同傅教授的说法,要看缘分,有些人“可以共学,可与适道”,但“未可与立”,有些人“可与立,未可与权”。一切随缘,某段时期内与你联系非常密切的人,不一定就是能与你走到最后的朋友,有些朋友一年可能也没联系几次,每次见面时就是喝喝茶说些家长里短,也可能什么都不说,仅是坐看云卷云舒,闲庭信步,但心里就是很舒坦,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吧。
傅教授自述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讲课,让今人共享国学经典的好处,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今人重温论语受用一生,此话没错。